前言
這一集就接續前面研究所的部分,前面有提到說我上了研究所這件事情嘛,那剛開始身邊的人都不相信,包含家人包含朋友,甚至我自己,我都不太相信說我真的能夠上研究所,因為他一直都不知道我的考慮範圍內,我不覺得自己是這塊的料,所以在拿到錄取通知的時候難免會覺得說我自己要不要走這段路,因為讀是一回事嘛,然後能不能讀完也是另外一回事,這種突如其來的機會,難免會讓自己覺得說到底能不能做到,那我就把這一個問題拆解下來去分它的優劣,包含他所在的那個地區是不是很便利之類的,這種小事情我也會考慮進去,但是影響最大的原因是…我覺得我前面不管是國中、高中、大學都不算是一個好學生,因為走的路都跟大家不一樣嘛,難免會讓家裡的人擔心,所以我覺得或許我可以試著扮演一次好學生這個角色也,讓家裡的人覺得說起碼有一件事情是值得驕傲的,就是我的兒子上了研究所之類的,我自己是這樣覺得啦,可能這個沒有很重要,但這就是一種彌補心理吧,所以我就還是去讀了,因為我覺得既然我面試都面試過了,那代表說教授們可能認可我的能力可以完成這一段學業,所以我就開始說服自己可以完成這件事情,起碼做我最大的努力嘛,不要半途而廢,那如果真的失敗了,那又如何?起碼你試啦!所以調整好心態之後我就踏入研究所去開始我的研究生涯。
個人案例
好學生的角色扮演
那前面有提到說我想要試著扮演好一個好學生該做的事情嘛,但是我一路上都不是這樣做,所以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,就是一個角色扮演的感覺,我要怎麼樣才能當一個好學生,這個部分其實我碰到了蠻多的困難,其中我覺得最困難的一點就是我的作息時間,因為我在國高中那一段時間,甚至大學的時候都是日夜顛倒的,我覺得都晚上做事的效率比早上高很多,因為不會被打擾嘛,然後你又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,然後去做完所有的事情,一氣呵成,也不會突然做事做到一半,然後接到電話然後要做什麼事情,或者說下一個小時我要去趕那一堂課之類的,所以這樣子的做事方式就養成我做事情會比較習慣一次做完,就像前面講的,我不會去定義什麼KPI,我今天要做到哪裡哪裡哪裡,而是我還有哪些事情沒有完成,然後我應該怎麼安排,我覺得這樣子做事情比較不會拖泥帶水啦,但是比較極端一點的話,可能就會變成說,很像工作狂然後有一點強迫症的那種感覺。
捏一個你眼中的我
曾經有一個人問我說"要怎麼樣去定義別人眼中的自己?",就是我要怎麼樣形塑我這個角色,然後後面就有提到說要怎麼樣才能跟你一樣,讓大家覺得說你很強,可是聽到這樣子的評語,我也開始在反思說難道我在別人眼中裡面就是一個很強的角色嗎?還是怎樣?因為之前的經驗就告訴我"我是一隻井底之蛙",所以我開始很低調只做事情,然後不去論說我的能力如何,但是反而這樣子,身邊的人開始都定義你是一個很強的人,那他的問題其實是說"我該怎麼樣形塑我也成為這樣子的角色",或者是說形塑我成我想要變成的角色,可能是我希望我可以因此而升遷,或者是不要被淘汰,簡而言之就是增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,提醒別人說,我是一個不可被取代的人這一點,可是我自己在反思的過程中,我到底做了什麼事情?其實我也沒有做什麼事情啊,我就是完成我自己的事情,然後不要去delay任何事,大家好像因為這樣子就覺得說"你是一個交代什麼事情都可以完成的人",慢慢地就會變成說你好像有這個原則在,就是你只要答應的東西你就會把它完成,所以你不答應的東西別人也知道說你不是在敷衍他,透過跟我這一個朋友的對話,我反而理解到說,"喔!原來我是這樣子在形塑我自己的",就是你平常的所作所為,你的行為就是你自己,你的原則就等於你自己,你不用刻意去跟大家講說"我會什麼不會什麼,然後麻煩大家記得我是怎樣子的人",不需要去做這件事情,這樣就會變成有點太在意別人的眼光,因為別人的眼光來改變自己,但是這個自己不一定是你想要變成了自己,我覺得你反而要去審視一下"你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,是不是符合你的期望?",就像我想要變好學生這件事情,我不需要一直一直去跟人家講說"我以前有多不好,然後你看我現在都怎樣怎樣怎樣怎樣",不太需要去做這件事情,你只要做好你認為好學生應該做的事情,那有可能就會慢慢變成好學生了嘛,就是你自己定義的好學生啦。
長期效益跟短期近利的形塑拉扯
那我那時候在跟我朋友討論的時候,我其實是下意識的會問他幾個問題,就是"你為什麼想要變強?",然後"你希望怎麼樣不能被取代?","那你現在為什麼可以被取代?",就是一直問他關於"為什麼"這件事情,去找他的問題的核心,因為這個其實跟商業模式在debug也有雷同的地方,就是很多人在Pitch的時候會說"我的商業模式很棒,哪裡可以賺錢,有哪些地方是沒有辦法被取代的",但是你如果跳出Pitch的這個環境,開始審視一下這個模式到底行不行得通的時候,你就會發現其實你說的很多優勢是其他競品可以copy的,就是它的門檻其實沒有很高,只要燒一點成本,或者是花一點時間就可以做到這件事情,那你這個不可取代性就沒有價值啊,所以這個問題就變成說你在Pitch的時候是在騙對方還是在騙自己?你希望拿到這個投資沒有錯,可是如果你連自己都騙的話,那這個商業模式就死定了,因為不會有人比你更清楚你自己的商業模式,再舉個例子,我有個朋友在一個電商做電商的公司上班,但是不是純電商啦,就是有在電商上面賣東西的,然後他們的公司就是比較追求近利的東西,他們希望可以做一個品牌出來,甚至還因此去請了一個顧問,但是他在做其他的策略上面的規劃都是非常的短淺,就比如說我做一個品牌的話,我可能會需要一個像樣的官方網站,然後好用的UX(使用者體驗),然後配合我的行銷檔期,怎麼樣去讓客戶記住我,這也跟形塑你自己有關嘛,你只是形塑的是一個公司而已,可是當他們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,東西都已經列好了,就以網站來說,他們就會覺得說"那我用免費的平台先架一個嘛,先試試看",但是你知道想要做品牌的電商,你的網站黏著率就很重要,就是客戶在你的網站上面停留的時間,因為你並不是像一般的購物平台,我買完東西我就閃了,要這樣子也可以,但是你要前提是讓大家記住你是在賣什麼的嘛,就例如說我要買3C我馬上就去PChome或是原價屋類似這樣,我已經記住你的情況下,我到你的地方買完東西就閃,那就沒差嘛,可是大家都還不認識你品牌的情況下,你用一個很陽春的介面,然後你希望可以導流過來,然後自己賣,然後不上架在其他的平台上面,這種方式你要怎麼樣去形塑你自己的品牌?就很像一個很高級的公司,然後他賣東西卻是在蝦皮上面賣,我沒有說蝦皮怎樣啦,我指的意思是說你的這個完整度就是不夠(如果你要做品牌的話),簡而言之就是他們因為成本的原因,在長期效益跟短期近利這兩點上面在做拉扯,可是永遠都是短期近利贏,那你這樣子要怎麼做行銷?你所做的事情跟你想要形塑的樣子根本就不同啊,所以對於做品牌這件事情,我覺得就這家公司目前的階段都還是天方夜譚,所以不管是對自己的商業模式、公司,或者是對自己上面的形塑,我都覺得外部比較不重要,內部比較重要,就是你自己要徹底深信這件事情然後去執行,你這件事情才有可能成功嘛,如果連你自己都不信,連你自己都要騙的話,那旁邊的人怎麼信你?包含你現在的老闆,或者說你的團隊的leader,如果他做的事情也是這樣子在騙自己,然後為了達到一個短期的近利的話,那你可能要考慮一下這樣子是否合宜繼續跟下去,雖然還不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那個地步啦,但是你明明知道如果是死路的話,你幹嘛還要執著於這個短暫的庇護呢?
一物換一物,公平互信
所以回來講到研究所的部分,我就是透過這個方式,就是不太去理會外面的聲音,因為那個雜音實在太多了,藉由這個方式讓我慢慢的去培養自己的能力,旁邊的人也開始認可我可能是一個能力不錯的人,然後答應的事情都會做到好,就是比較遵守承諾,那我自己當然也很開心,我被這樣子定義,那個時候我的研究所指導老師,他的個性這一點跟我滿雷同的,我們都是公私分明,基於一個互信的原則在合作,就是合作讓我畢業這件事情,當然前面有透過一些種種的小事去累積我的信任度啦,所以我覺得他是蠻信任我的,就比如說在我研究所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,我有個朋友他們的研究室要去歐洲實習兩個月,那個時候我就很想跟,然後我就先詢問他們的指導老師願不願意讓我跟這件事情,然後他們覺得沒有問題OK,但是我要先經過我指導老師的同意,因為可能有一些指導老師會去care的說"你這樣子是不是在搶我的學生?"或者是什麼,這個比較複雜一點,就是一些人性面的東西,有些指導老師可能會在意,可是當我去跟我指導老師談的時候,我們就是非常直接的訂幾個目標,"如果你做到某件事情,我就讓你去"就類似這樣,然後那時候我是答應說我會在出去之前把我的小論先弄完,就是把我研究所一半的事情先全部做完,然後他就讓我去,那我覺得這很公平啊,所以我就花了一些時間去趕快把它完成,那我完成之後他也是遵守承諾讓我去,一般來說,如果研究生要在研究期間內出國兩個月,而且還是跟不同的研究室,這種事情在我的認知裡面是比較難的啦,不過我跟我的指導老師就因為彼此信任,就沒有這個矛盾,然後回來之後我就開始去完成我的畢業論文嘛,那個時候已經是二年級上學期了,基本上我自己算一算我的學分這學期就修完了,所以我決定二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先去找工作,我希望來個無縫接軌啦,所以我又跟我指導老師討論這件事情,那我的指導老師還是一樣嘛,"你如果達成某件事情,我就讓你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",那時候他給我的任務就是兩年內畢業,就是說我二年級下學期一定要畢業,那我那時候也覺得OK啊,因為這本來對我來說就是一件好事情嘛,所以我二年級下學期就北上找工作了,我甚至每次要開會什麼的我要搭高鐵回來,那在找工作的那段期間,我除了要找工作還要完成論文嘛,然後找到工作我還要去面試,就是包含這些平常我自己的事情之外,還有另外一件需要時間成本的事情就是論文要處理,所以那時候的生活其實是滿緊湊的,因為研究論文到後面你可能要做驗證什麼的,就會花很多時間,不過我也不會因為這樣子去跟我指導老師說"我最近比較忙,然後可能會delay一下什麼的",我覺得你自己講出來的話你自己本來就要做到嘛,這不是信任的基本嗎?如果你隨便答應一些你本來就做不到的事情,那久而久之你講的話也不會有人信啊,所以我還是硬著頭皮去把它完成了,然後也順利在二年級下學期就直接畢業,而且我還是那時候最早畢業的一批學生。
實行心得
所以總歸來看,誰會相信一個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,甚至還延畢,我延畢兩個月,就是大四的時候,暑修才全部修完學分,就是這樣子的一個人,他居然可以在兩年內把研究所讀完,就先不考慮難度的問題,你光是跳了一個這麼高的高度,對我來說啦,這麼高的一個高度,你的那個culture shock(文化衝擊)就會很嚴重,你甚至會有一般人不會有的感覺,就是花一段時間去說服自己說"我是屬於這裡的,我是屬於這裡的",對我來說我覺得這是一個滿困難的地方啦,然後另一個部分就是你說服自己完之後,你要怎麼樣去適應你現在的生活,包含節奏、包含你的環境,因為我國中其實是在都市讀書,然後高中是在鄉下讀書,大學又回到都市讀書,然後研究所又回去鄉下讀書,然後畢業又回到都市,所以我一直以來生活環境就一直在改變,所以我的適應能力其實是滿強的,可是我自己這樣講又覺得"真的有那麼強嗎?好像也沒有-..-",只是我一直在專心的做自己的事情,所以在哪裡其實沒差,像我在高中的時候,我住校也沒辦法出去,一天只有兩個小時,我也只是直接想出怎麼樣去解決這個問題,怎麼樣才能讓我繼續coding,就省略掉很多怨天尤人,然後靠北這個靠北那個不足的這些時間,直接去解決問題的核心,這樣你的效率才會出來嘛,包含前面有提到說,如果你創業一直在那邊講說"我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倒掉,還是經營不善"這種問題,這些其實都只是自我安慰而已,你自己也知道,但是你就是想要說服自己沒那麼糟,可是在總歸來看,你說服是說服了,你安慰是安慰了,事情還是沒有改變,所以我覺得與其這樣子你不如坦然接受,然後直接去處理問題會比較快,然後今天的另外一個重點,就是如果你做了某一個決定,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"你要打從心裡相信你自己所做的決定",就像我踏入研究所一樣,我就要在最短的時間說服自己說"我可以完成學業",然後"我是屬於這裡的",不管我到底做不做得到,這是我自己做的決定嘛,所以去把它做到應該是基本的才對,這可能是我自己的個性問題啦,不過我覺得這個部分也可以讓大家參考看看,不一定要像我做到這麼極致,但是起碼可以有一些參考,就是"你希望大家怎麼認識你,就先去當你自己期望的那一個人"。